独家报道!哪里有外烟免税店“口是心非”?
最近,关于免税店销售外烟的新闻沸沸扬扬,不少消费者反映,一些免税店对外宣称“严格遵守规定,只售卖符合规定的商品”,却暗地里“藏着掖着”,搞起了“口是心非”的把戏。 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背后的猫腻。
事情是这样的,一位读者(化名:李先生)向我们爆料,他在某知名国际机场的免税店,亲眼目睹了工作人员偷偷摸摸地向顾客兜售一些“非正规渠道”进来的外烟。李先生说,当时店里明面上摆放的都是一些常见的、正规进口的香烟品牌,但只要你“懂行”,跟工作人员暗示一下,他们就会从柜台底下、或者储藏室里拿出一些“货真价实”的、却不在明面销售的外国香烟。价格嘛,自然比正规渠道贵不少,但架不住有些人“就喜欢这个”。
这不禁让人想起近些年来屡禁不止的走私烟草问题。虽说国家对烟草制品进出口管理严格,但总有些“漏网之鱼”。这些“漏网之鱼”流入市场,一方面冲击了正规渠道的经营,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——毕竟,来源不明的香烟,其质量和安全谁又能保证呢?
更令人气愤的是,一些免税店明知故犯,甚至还打起了“擦边球”。他们表面上遵守规定,暗地里却通过各种手段变相销售这些“非正规”香烟,这无疑是对法律法规的公然挑衅。
我们走访了几家免税店,发现不少消费者都有类似的经历。一位年轻女性(化名:张小姐)表示,她在某海岛免税店购买香烟时,工作人员主动推荐给她一款“特别受欢迎”的外国品牌香烟,说是“朋友带来的”,价格比店里明码标价的香烟贵出不少。张小姐当时也没多想,就买下了。事后回想起来,才觉得这其中可能存在猫腻。
还有一位资深旅行者(化名:王先生)告诉我们,他多次在不同的免税店遇到过类似的情况。他认为,一些免税店之所以敢这样做,主要是因为监管的漏洞和消费者对“便宜货”的追捧。监管方面,或许存在着监管不到位、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;而消费者方面,则容易被低价吸引,忽视了背后的风险。
这种“口是心非”的现象,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,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。更重要的是,它可能滋生其他的违法犯罪行为,比如走私、偷税漏税等等。
那么,我们该如何避免掉进这些“陷阱”呢?首先,要提高警惕,不要贪图便宜购买来源不明的香烟;其次,如果发现类似情况,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;最后,也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监管,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,让这些“口是心非”的免税店无处遁形。
总而言之,免税店销售外烟的乱象,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解决。消费者要擦亮眼睛,理性消费;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,严厉打击违法行为;而免税店自身,更应该加强自律,遵守法律法规,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,才能真正做到诚信经营,赢得消费者的信任。 这不仅仅是消费者个人的事情,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和诚信体系建设的大事。只有大家都重视起来,才能让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。
【来源:经济日报】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发表评论